自2012年10月1日起,江苏成为全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首批试点省份。试点至今,减税成效初显,并显现出促进服务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试点企业正由被动适应改革向主动参与改革转变。
一般纳税人整体税负下降 部分试点行业投资信心增强
自从上海“营改增”试点后,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门就开始留意了。是申请简易征税3%的适用税率,还是选择可以抵扣进项税的一般纳税人11%税率?这着实让整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费了一番心思,最后公司还是选择了作为一般纳税人。
“11%税率的确比3%要高得多,但公司每年投入的公交车辆和消耗的油、材料配件,是一笔很大的花销,抵扣进项税后,公司应缴纳增值税几乎为零,税负大大减轻。”该公司一名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打算在青奥会之前,每年投放约1000辆公交车。一辆公交车平均50万元,费用在5亿元,进项税率为17%,可抵扣进项税约为7265万元。
“营改增”对于高校科研减轻税负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东南大学财务处处长任卫时介绍,10月份,应税收入为3000万元,按照过去5.65%营业税,应该缴税近170万元。“营改增”试点之后,只需缴纳90万元。从全年测算,东南大学每年研发经费为5亿元,减负至少1100万元。“减少的税收,相当于为我们增加了更多的经费来用于研发投入。”
“部分试点行业投资信心逐步增强,发展势头初步显现。由于购进设备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提振了试点纳税人更新设备、扩大投资规模的信心。”省国税局总审计师张爱球介绍,试点实施两个月来,全省试点纳税人申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4.98亿元,换算成投资额103.10亿元,表明企业设备更新与扩大投入呈加速趋势。
平均减负40% 小规模纳税人成最大受益群体
2012年10月份,刘平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由于可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顺利地承接到几笔制造业的业务。“之前我们就琢磨着开家广告公司,但听说上海试点,税收可以减负,我们就想干脆等等,江苏也应该快了。现在看来,等待是值得的!”刘平算了笔账,以公司年营业额450万元计算,作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3%,缴纳增值税为13.5万元,而若在试点前,按照5%的营业税,税款则为22.5万元,也就是说减负9万元。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真是雪中送炭。不但可以直接减轻税负,而且开出的是增值税发票,上游客户也可以抵扣进项税,刺激我们下游承接公司的业务量。”刘平笑着说。
“试点政策刚出来,很多企业就争先要求申报为小规模纳税人。”给很多企业代账的南京会计陈珍表示,由于“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税率为3%,而一般纳税人税率则为6%、11%和17%,两者税率相差至少3个点,也让部分小企业甚为心动。
据省国税局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30日,我省共有15万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其中小规模纳税人11.75万户,占比80.87%。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整体下降且幅度较大,平均减少税收负担约40%,增值税减收2.35亿元。10月份以来,新办试点企业1.26万户,其中小规模纳税人近1.14万户。
期待加快“营改增”进程 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记者经过采访调查后发现,全省试点企业整体税负呈下降趋势,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企业税负增加,其中以交通运输业为主。
据省国税局统计报告显示,4903户试点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中,1757户税负上升,占全部“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1.17%,税负上升的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为6.66%,上升3.86个百分点,总计增负0.82亿元。
张爱球分析,这些企业税负偏高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存量固定资产无法抵扣;二是部分燃油费、修理费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三是部分企业索取进项抵扣凭证的意识有待加强;四是“营改增”未在全行业、全国推行,抵扣不充分。比如,某航运公司10月份发生的全国各港口的成本费用900万元,取得试点地区可抵扣凭证的仅50万元,只占全部港口成本的5.55%。
南京另一家大型航运公司在“营改增”试点前已经完成资产的更新改造,而若是在试点后,仅2012年一年就能抵扣进项税近亿元。“目前的航运形势下,今后公司不再投放船了,没有抵扣,税负至少提高了3.3-3.8个百分点,压力也比较大。”该公司财务相关人员坦言,公司固定资产占到总资产61%以上,希望存量资产能进行适当的抵扣,也更希望试点范围能进一步扩大。
“我们希望尽早扩大试点范围,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的扩大将能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也能提高我们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大型航运公司财务经理憧憬道。本报记者 朱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