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宣!长株潭共建“国家中心城市”!

编辑: 管理员 文章来源: 湖南省发改委 时间:2021年9月6日 08:18

近日,湖南省发改委正式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简称《规划》)其中提到:要做大做强长株潭都市圈


《规划》指出,将长株潭都市圈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全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全国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全国高质量公共服务典型区、全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先行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引领区。至“十四五”末,长株潭都市圈城镇人口达到1300万左右,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

构筑同城化发展新格局

以湘江为纽带,依托区域内重大交通干线,加快三市空间紧密融通与同城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城镇体系,形成“一轴一 心、三带多组团”的同城化发展新型空间结构。

一轴:

串联三市主城区的湘江发展轴

依托湘江沿岸科创、产业等优势资源、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构建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走廊、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廊和高品 质人居家园三大功能的湘江发展轴。

加快湘江风光带和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打造长株潭“百里滨水走廊”。

强化三市联动发展,进一步强化长沙市中心地位、龙头作用和集聚功能,加快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创意、交通物流中 心及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强极化带动效应,引领长株潭整体发展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株洲、湘潭比较优势,协同打造湘江湾智能制造产业走廊和科创走廊,共同建设长株潭东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提 升区域协同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

一心:

长株潭生态绿心

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为核心,联动周边大托、暮云、跳马、云龙、昭山等区域,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城市中央公园。

严格落实长株潭生态绿心法治化保护,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态绿心。

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科创研发、信息技术、数字经济、设计创意、康养休闲、文体旅游、体 育运动等绿色创新产业,推动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

三带:

长株潭中部(京广)发展带、北部(渝长厦)发展带和南部(沪昆)发展带

中部发展带依托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株洲高新区、天易经开区为空间支撑,聚联空港—高铁新城、雨花经开区、株洲经开区、渌口经开区等区域,优化沿线用地功能和设施布局,提升各重要节点的可达性,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临空经济、商务会展等产业。

北部发展带主要依托渝长厦高铁、杭长高速、长张高速,以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长沙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浏阳经开 区为空间支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轻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辐射带动湘西北发展。

南部发展带依托沪昆高铁、沪昆高速,以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株洲经开区、荷塘工业集中区、醴陵经开 区为空间支撑,聚联湘乡、韶山、醴陵等区域,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科技、新能源装备、海洋装备、电传动及风电装备、新材料、陶瓷等产业,辐射带动湘中、湘东、湘西发展。

多组团:

立足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围绕长株潭中心区域,打造若干重要功能组团,主要包括宁乡城镇组团、浏阳城镇组团、韶山— 湘乡组团、醴陵—攸县组团。

推动组团内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要素整体协调发展。

加快同城化建设步伐

以长株潭三市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提升长株潭整体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打造全国都市圈同城化发 展示范区。

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圈

依托长株潭都市圈地处京广、沪昆、渝长厦高铁交汇的区位优势,统筹铁、公、水、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长株潭 建设成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面向全球的国际交通门户。

构建对外大通道

畅通铁路网,全面贯通渝长厦高铁,推动呼南高铁顺畅转换连接长株潭;规划建设长九高铁,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山东半 岛等地区的沟通衔接;充分利用京广、沪昆、石长等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研究建设连通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醴陵市等地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京广铁路货车西环外绕线,预留京广铁路货车东环外绕线、石长铁路东延线通道,逐步实现客内货外、货运成环。

构建高速公路网,进一步提质、扩容、加密长株潭高速公路网,强化高速公路对外连通能力和内部转换能力。大力推进京港 澳、沪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增强高速公路“十字”主通道功能。规划建设浏阳沙市至宁乡、株洲至韶山等高速公路,构建长株潭多层环状高速公路格局。

拓展“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新增加密国内主要城市航线航班,适时恢复并新增国际及地区航线航班,持续完善国际货 运航线网络,推动开通以货运为主的第五航权国际航线,构筑“国内重点城市快线+圈内国际航线+洲际航线”的航空网络。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建设长株潭通用机场枢纽集群,构建以长株潭为中心的通用航空飞行网络。

协同推进内河水运建设,进一步疏浚提升湘江主干航道等级,实现湘江长株潭下游航段常年3000吨级通航标准,丰水期万吨 级船舶直达长沙(铜官)。

加快畅通涟水、渌水支线航道,有序推进浏阳河、沩水等一般航道治理。谋划推进长株潭组合港,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 协作、错位发展的港口群。加强长株潭港口与城陵矶港的联动,探索推动湘阴虞公港建设长株潭“飞地港口”。

畅通内部大循环

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统筹利用干线铁路通道资源,以既有长株潭城际铁路为骨架,以长沙市轨道交通为基础,统一规划建 设长株潭都市圈轨道交通项目,合理确定建设时序,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布设,做好远期轨道交通线路接入条件预留,逐步实现长株潭都市圈中心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成环成网。理顺既有长株潭城际铁路管理关系,进一步增加小编组车辆,改进开行方式,优化票务系统,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地铁化”运营。推进长株潭轨道交通建管养运“一张网”。有序推进长沙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发展中小运量有轨公共交通。

拓展城际快速干道。进一步加密拓展连接三市的城际干道,推动长沙黄兴大道至株洲田心大道,长沙黄桥大道至湘潭伏林大 道等城际干道建设。加快推进连接长株潭的国省干道主要路段提质升级、城际路段扩容、重要城镇过境路段改线、“断头路”连通、繁忙路段扩建或立交改造等工程。推动长潭西等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的论证研究。

强化区域交通微循环。提升城市路网承载能力,优化快速、主干、次干、支路比例,完善“最后一公里”交通网络。大力推 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统筹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公交线路联网运营。

构建梯次配套的产业圈

编制长株潭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通过规划、土地、财政等手段,统筹三市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区域重大产业项目布局 ,构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 能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显示功能新材料为主的世界领先高科技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半导体(含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重点发展集聚区。加快推动长沙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株洲市、湘潭市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水平,做大做强产业园区,着力建设长沙创新谷、株洲中国动力谷、湘潭智造谷。

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紧扣优势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 能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利用非核心服务业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服务,构建产业链增值服务的生态系统。

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设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打造集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为一体的数字经济体系,加快 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工业互联网重要节点和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创新发展金融业态,大力培育引进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渠道,打造中部金融中心。

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同城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 民。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完善长株潭三市统一、有效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基本公共 服务标准。创新公共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推进教育、医疗、医保、社保、养老、就业、户籍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公交、健康、医保、社保、图书馆等“一卡通”,加快三市政务服务对接共享。

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中部地区教育高地,完善教育科研协作机制,推动区域教育科研、人才建设、成果推广运用 等综合实力中部领先。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共同推进长株潭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快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建设。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共建健康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医疗协作系统,推进高端医疗资源共享互补,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依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汇聚省内外优质医疗、科研资源,构建长株潭区域医疗联合体,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提高区域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推动文体旅游合作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发挥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优势,加快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和昭山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在长株潭开展文创版权保护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优化配置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湖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湖南图书馆新馆等文体场馆设施,推动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博物馆、纪念馆、历史建筑的合作共建共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便捷化。联合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动长株潭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提升红色旅游通道、湖湘文化旅游通道 、湘江旅游通道、高铁旅游通道品质,共同打造极富特色、享誉全球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湘江游艇游轮旅游码头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推进旅游标识系统、智慧旅游系统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建设,打造“网红”地标,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实行长株潭旅游“一票通”,联合开展主题旅游推广活动,共建旅游服务监管平台。

湘潭吃喝玩乐享优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圈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同城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创新运行有效的一体化合作体系,健全长株潭同城化 议事协调机制和日常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建立制度统一、规则一致、执行同步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城市安全发展和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强化风险评估和管控处置,共建食品安全、综合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等保障体系。

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及灾害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合作联动机制。推动社会组织、金融组织等非政 府组织同城化发展,共同参与构建区域公共事务协同治理机制。协同推进要素配置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标准规则统一、要素自由流动、高效有序运转的开放市场。

建立长株潭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统筹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零障碍交易机制,制定长株潭存量土地一 体化盘活方案。适时推广浏阳“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建立健全统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公共利益征地相关制度规定。

健全长株潭一体化引才引智机制,探索优秀人才跨区域跨所有制流动渠道,推进高层次人才在长株潭三市自由落户。建立完 善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互准制度。支持三市企业间开展劳务外包、加盟合作、员工共享等用工模式。支持建设“中国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建立长株潭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共同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和创新资源共享,支持三市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

长株潭都市圈培育工程

建设长株潭国家中心城市

发挥长株潭整体优势,推动长株潭三市整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提高省会长沙首位度。对外提高集聚力和影响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 、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积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擦亮长沙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开放名片。对内增强辐射力和引领力,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推进“一体两翼”建设,将浏阳金阳新城、宁乡金洲新城打造成为驱动长沙两翼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强城市活力和吸引力,辐射带动“3+5”城市群发展,建成宜居乐业安全的特大城市。推进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湘阴、九华新片区规划建设。

建设更具实力的株洲。集聚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 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型功能玻璃等五大新兴产业,转型提升陶瓷、服饰等两大传统产业,将株洲打造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双循环战略节点城市、中华炎帝文化名城。

建设更有魅力的湘潭。将湘潭建成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打造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加快建设常益长、长赣高铁,规划建设长九高铁,打造长沙“米”字型高铁枢纽。加快建设宁韶、江干、醴娄扩容等高速公 路,构建长株潭高速公路网。拓展完善四小时国际航空圈内的客货航线,逐步拓展洲际航线网络,构建长沙国际航空货运网络。

整合长沙金霞物流园、长沙货运北站、旺东物流、湾田国际物流园、株洲铁路北站、湘潭铁路货站等资源,共同建设陆港型 国家物流枢纽。

整合湖南一力物流园、湘潭九华一力公路港、株洲中车物流、株洲电力物流等资源,共同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整合长沙空港物流园、快递物流园、湘潭综保区、株洲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资源,共同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整合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长沙高桥商贸城、京东(湘潭)产业基地、株洲芦淞服饰物流中心等资源,共同建设商贸服务型 国家物流枢纽。

整合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云通物流等资源,共同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打造全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先行区

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

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执法,探索构建三市统一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和市场监管案件联合执法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争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同城化,实现区域内企业授 信标准统一、授信额度共享、信贷产品通用。统一三市土地、房地产抵(质)押登记等办理流程与收费标准。

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推动三市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共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

提升区域市场环境质量

逐步推进长株潭“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协同推进企业投资、商事登记等领域审查审核和资质互认。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率先实现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共享和应用。强化市场协同监管。提升长株 潭高品质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城市中央公园

依托绿心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城市中央公园,创建国家级园艺(园林)博览园和花卉博览园,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 际化城市会客厅。紧扣绿心保护,依托山水、借势交通、整合周边资源,建设以旅游服务、生态文化为核心特色的、智慧共生、蓝绿交融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生态空间形态、“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基础设施网络、“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人居典范、“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发展动能。承担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康养娱乐、研学教育、现代农业和对外交往等功能。


联合会专区   |    行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企业评估    |    政府之窗    |    教育培训    |    专家之窗   |    合作之窗    |   联系我们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天雄路118号   电 话:0731-81865607   E-mail:HNWLYCG@126.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