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蔡进:钢铁业要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 创新发展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文章来源: 湖南物流与采购 时间:2014年12月2日 00:0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
 
  同经济新常态相应,我国钢铁行业也将进入“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量居高不下;价格水平低,行业盈利能力弱;行业调整、转型升级加快。这期间,既是钢铁行业的困难时期,也是钢铁行业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同上下游产业供求关系的再平衡时期。为了加快这一过程,钢铁行业要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积极谋变,创新发展。一要抓主要矛盾,切实化解过剩产能;二要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三要加快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四要加快发展钢铁电子商务,提高钢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2014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
 
  2014年,经济“新常态”特征显现,加上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增加了经济下行压力,增速回落至7%-7.5%区间,钢铁需求增速放缓,但产量居高不下,供求矛盾突出,加之产业链资金普遍紧张,以铁矿石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经营普遍困难,行业效益低下,景气低迷,钢铁行业PMI指数仅4月份上至50%以上,其余月份均在50%以下,全年平均水平低于上年。但由于国内市场环境倒逼,外部环境转好,出口创新高,成为行业低迷形势下的一个亮点。
 
  (一)日均产量居于历史高位
 
  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中度较低,粗钢日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10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为59952万吨、68535万吨和9344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1%、2.1%和4.7%,增速分别比1-9月回落0.3、0.2和0.3个百分点;日产粗钢225.44万吨。按照统计局数据测算,预期全年粗钢产量8.1亿吨左右。
 
1-10月全国平均粗钢日产量情况图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市场价格持续下行,跌入低谷
 
  2014年,由于经济增速回落,房地产行业深幅调整,投资增速下滑,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增长平缓,但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市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加之,自年初以来,银行对地产和钢贸企业资金控制较严,市场资金流动性差,整体市场不活跃,钢价持续下行。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1-10月份,国内钢材市场综合平均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8.5%,比年初下降4.7%。
 
  (三)产业链资金普遍紧张,去库存常态化
 
  2014年钢铁行业资金普遍紧张,且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导致资金占用成本增加明显,企业处于明显去库存状态。受钢价低位运行影响,钢材社会库存继续下降。10月末,全国主要市场5种主要钢材社会库存量降至1043万吨,环比下降110万吨,降幅为9.55%,连续第8个月下降,降幅较上月加大3.08个百分点;截止11月7日,钢材库存进一步降至1023万吨,比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50万吨,降幅为25.50%;与年初相比下降328万吨,降幅为24.28%;同2月末峰值相比,已累计下降了1063万吨,降幅达50.96%。
 
钢材社会库存变化情况表
 
 
  (四)我国钢材出口快速增长
 
  2014年由于国内供需矛盾突出,而外部市场随欧美经济持续复苏转好,内外价差扩大,国内钢铁企业纷纷从外部市场寻求产能消化空间,钢铁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10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7389万吨,同比增加2192万吨,增长42.2%;进口钢材1209万吨,同比增加47万吨,增长4.1%。净出口折合粗钢6574万吨,同比增加2281万吨,增长53.1%。预计2014年全年钢材出口将达到8500万吨以上,增长30%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
 
  (五)企业经营困难,行业效益低下
 
  今年以来,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材料价格持续走低,给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空间。但由于钢材市场持续三年疲软下行,产生巨大价位落差(6500元/吨-2600元/吨),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行业整体效益低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9月份,会员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71%,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全国工业平均5.5%左右)。大多数钢铁企业主业处于亏损状态,少数企业亏损额度较大。
 
  二、2015年展望
 
  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3至5年钢铁市场仍将保持3%-5%的增长,逐渐进入一个平稳期。
 
  展望2015年中国钢材市场形势,虽然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平缓,但因为对比基数提高,其体量规模依然巨大,将突破9亿吨关口。在需求拉动与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竞争的双重作用之下,全国实际粗钢产量有增无减。预计2015年内铁矿石价格继续跌落,由此开辟钢材价格新的下降空间,但随后由于需求效应逐步显现,下半年有望迎来行情触底反弹。
 
  (一)需求增速低缓,但规模依然巨大
 
  从宏观层面看,明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7%左右。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判断,现在社会上有不同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有的观点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排除快速回落的可能性;有的观点认为经济仍具备继续回升的基础,宏观经济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但多数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仍处在中高速发展阶段。我个人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过程仍在进行之中,经济增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不会出现快速回落,经济增长速度仍会稳定在7%左右。钢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趋稳定,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基础建设投资是明年钢材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聚焦点。我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世界各国在转型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已近饱和,投资空间很小,而我国基础建设投资却蕴涵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实现稳增长,又有助于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和治理,有很大增长空间。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政府关注的民生工程, 2015年有望继续发力。另一方面,铁路及地下管网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基础建设的重点。以铁路为例,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相近,但美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27万公里,我国仅有10万公里,我国铁路基础建设仍有较大增长潜力。最近,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多条铁路建设项目,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铁路项目投资总额已达到1.1万亿元以上。
 
  另外,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的到来,也会带动钢材需求增加。11月24日,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中水坝、水池、水渠的修建需要大量的螺纹钢、线材、圆钢等建筑钢材;水利工程中的管道工程则需要大量的钢管以及各类配套阀门等。同时水利建设加速,也需要大量施工机械,将间接拉动机械工业用钢需求增加。水利建设与水力发电和农村电网建设也是密切相关的,小型水电站及农村电网的建设,也蕴含一定的钢材需求。
 
  倍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我个人判断,明年仍会有下行调整,但调整幅度逐渐缩小,呈逐渐回归平稳态势。虽然部分城市限购、房贷政策放松,加上最近的银行降息,有利于抑制房地产行业下行势头,但政策效应传导需要时间,目前市场观望气氛仍然较强。从二三线城市来看,住房供给量已经超过实际需求,有明显“泡沫”,调整压力依然较大。
 
  总的来看,由于对比基数不断提高、经济增速回落触底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得新一年中国钢材市场需求总量规模依然巨大。预计2015年中国粗钢实际需求数量(含直接出口与未纳入统计的产量,下同)将跃上9亿吨,占据全球市场需求半壁河山。
 
  (二)“走出去”将迈出更大步伐
 
  今后3年-5年时间是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加快调整重构期,是我国钢铁行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这期间,预计钢铁行业“走出去”将迈出更大步伐。
 
  一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今年9月初,河北钢铁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迄今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意味着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有了新开端,将会有企业跟进效仿,积极从外部谋求发展空间。虽然我国钢企走出去,直接把发达国家钢铁业重新洗牌不容易,但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多机会。
 
  二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出去。
 
  由于中国钢材具有比较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产能优势,2015年钢材直接出口仍将继续攀升,有望再上新台阶。但随着钢材出口量增多,国际市场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双反案件和贸易争端也明显增多。2013年涉及的贸易摩擦有25起,2014年以来又先后有美、韩、俄及东盟等发起多起双反案件。从这个不利因素来看,直接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既便如此,如果外部环境不出现重大意外变化,出口规模也将突破9000万吨,折算粗钢达到1亿吨以上。
 
  大量的钢材间接出口规模也不可低估。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出口产品结构也明显优化,现在已由以前低技术含量、低金属含量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化为高技术含量、高金属含量的机电产品。据有关资料,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6.8%,到2013年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26万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比重的57%,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地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构建,将加快中国邻国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今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又添新动力。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技术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如高铁、核电、成套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品走出国门。预计2015年受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带动的钢材间接出口,折算粗钢将达到1亿吨以上。
 
  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两项相加, 2015年中国粗钢(钢材折算)出口总量预计突破2亿吨,对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全国粗钢产量有增无减
 
  2015年,产能释放有抑制因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界定了环保问题是法律问题,是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但企业主动缩减产量的动力不足。一方面,市场供求矛盾较大形势下,将必然加剧企业竞争。一些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会竭尽所能增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因为就业和税收压力,对辖区内钢铁企业生产也会继续给予多种支持。
 
  预计新一年内中国粗钢产量仍将保持低幅增长。全年纳入统计的粗钢产量将达到8.5亿吨,增长3%左右。如果加上未纳入统计的产量部分,2015年中国实际粗钢产量可能达到9亿吨,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四)铁矿石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下跌
 
  2015年铁矿石价格将继续跌落是大概率事件。初步判断进口铁矿石到岸吨价可能在左右,甚至可能跌破60美元。
 
  今年以来世界矿业巨头一直在积极扩大产量。三季度力拓铁矿石产量为6045万吨、淡水河谷产量8573万吨,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据有关机构预测,全球铁矿石新增产能的投产高峰期在2014年-2017年形成,意味这期间将是全球铁矿石产量释放高峰。预计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将达到28亿吨。伴随着产量增长,铁矿石价格将回归合理水平,有可能跌至70美元/吨左右。
 
  进口铁矿石价格再下台阶,势必刺激中国铁矿石进口大幅增加。结合历史数据判断,如果2015年铁矿石进口到岸均价降至80美元/吨左右,全年铁矿石进口量将超10亿吨,增长10%;如果铁矿石进口到岸均价降至70美元/吨,全年铁矿石进口量将有可能达到12亿吨,增长3成左右。
 
  (五)钢材行情超跌后下半年有望触底回升
 
  铁矿石价格继续跌落,为钢材价格走低带来了新空间。受其压迫,预计2015年上半年钢材价格还有可能继续探底。但下半年,随着钢材价格进一步走低,对需求的刺激效应将逐步显现。钢材、矿石、焦炭等价格的持续跌落,达到临界点以后,可能引发市场补库与抄底,强化需求刺激效应。另外,价格持续跌落,将导致很多企业严重亏损,由此引发供应抑制。首先是高成本矿石退出市场,然后减产扩展至钢铁领域。受其影响,钢铁及矿石等冶炼原料在价格超跌之后,2015下半年有望触底回升。
 
  三、新常态下钢铁行业要谋求新发展
 
  同经济新常态相应,我国钢铁行业也将进入“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量居高不下;价格水平低,行业盈利能力弱;行业调整、转型升级加快。这个过程,我估计大体上要经过3年-5年的时间。这期间,既是钢铁行业的困难时期,也是钢铁行业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同上下游产业供求关系的再平衡期。度过这个阶段,钢铁行业将迎来新发展。为了加快这一过程,钢铁行业要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积极谋变,创新发展。
 
  (一)抓主要矛盾,切实化解过剩产能
 
  近年来,钢铁行业之所以陷入困境,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产能过剩。2003年-2012年的10年间,我国粗钢产能激增5亿吨,目前产能存量超过10亿吨,一个唐山市的产能就足以同整个欧洲相比。去年,全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4.3%,已连续3年低于警戒线。既便是高端钢材,近年来也呈现过剩趋势。据估算,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过剩总规模逾2亿吨,相当于日美总规模。目前全世界钢50%由中国生产,中国人均钢消费量已经远远超过全球人均水平。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产能已呈现全面过剩状态。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虽然内需市场尚存,但因投资债务导致财务成本过高,同质化竞争严重,诸多因素叠加,加重了钢铁行业经营困难,钢铁行业成为产能过剩行业中经济效益最差的行业。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才能改善行业经营状况。
 
  (二)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从世界钢铁行业发展历史来看,100多年来,世界钢铁业的发展就是钢铁产量向大集团、大公司集中的竞争史。其间,全球钢铁工业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重组并购,相应产生了4个时代的巨型钢铁企业,分别是美国钢铁公司、新日铁、安赛乐、安赛乐米塔尔。这4次大规模重组并购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分别打造和确立了美国、日本、欧洲在世界上的三强地位。
 
  近3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联合重组方面迈出了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有宝钢集团、沙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鞍钢、首钢、武钢等大企业先后进入世界500强。到2013年,国内粗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18家钢铁企业年产粗钢4.1亿吨,产业集中度为53%,比2007年前18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的50%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总的来看,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与世界钢铁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底,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32.4%,前四家企业的集中度则在21%左右,而日本前四家集中度是78%,美国是67%。
 
  当前钢企盈利能力明显分化,部分企业亏损严重,2013年亏损前十的企业亏损额占比达到96.7%,推动兼并重组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要配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进一步加大企业联合重组力度。
 
  积极推进联合重组是钢铁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分散产能,让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行业转型升级。联合重组也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各国曾设想通过政府管制和补贴政策来化解产能过剩,但效果不佳,直至80年代后,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兼并重组才真正解决了问题。
 
  当前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具有有利条件。兼并重组的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完善的配套政策正在逐步形成。2014年,继2010年《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和2013年十二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之后,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从行政审批、交易机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等全链条进行梳理革新,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主体作用。在市场化前提下,政策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服务作用正在体现。在政策助力和兼并重组成功案例示范效应带动下,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应该走得更远。
 
  (二)加快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钢铁行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行业转型升级。要由过去上项目扩规模的发展,转向主要依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素质和品种质量效益的发展;要由过去依靠要素驱动、粗放型发展,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要由过去重生产经营而忽视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转向把环保放在首位、重视经营管理和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创新。这是钢铁行业重新获得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目前钢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但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钢铁行业要开启技术创新突破期。要积极依靠技术创新拓展钢铁材料新的应用领域,获得新的市场空间;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谋求可持续发展。
 
  (四)要加快发展钢铁电子商务,提高钢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从流通环节来看,当前存在三个“不适应”的问题。一是不适应当前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的发展大环境,由此必然带来钢铁产能过剩。二是流通管理模式不适应整个行业精细化管理趋势变化。目前钢铁流通主要侧重于交易环节,忽视了流通全流程的管理建设,必然导致钢铁流通成本不断攀高。三是不适应当前市场对信誉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融资角度来讲,信誉缺失导致融资机制的不健全,最后必然导致银行抽贷、资金紧缺。
 
  要解决钢铁流通环节三个“不适应”的问题,发展钢铁电子商务是钢铁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个人认为,只有钢铁电子商务发展起来,钢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才会完成。第一、通过钢铁电子商务集成性,将分散、碎片化的消费集成起来,使得钢铁行业供需形成对应关系,必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能过剩。第二、钢铁电子商务发展轨迹推动着钢铁流通组织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交易当中,它能够推动商流、物流统一起来,形成全流程管理以此降低流通成本。第三、通过钢铁电子商务能够把握住在流通领域环节的物控权。在短缺经济时代,我们注重交易以及商品所有权;但在过剩经济则越交易越严重;因此在流通领域把握物控权可以形成很大的升值空间,得到更多的商品附加值,扩大了盈利空间。
 
  推进钢铁电子商务,一定要把握其本质。在目标上要做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或节点,发挥把整个产业链连接起来的功能;在目的上要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产业和企业的运行成本。
 
  按照这种要求,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应该是“1+4”的平台模式:“1”是指要有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支撑的实实在在的交易平台,“4”是指要有四个方面的支撑—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撑、完整的物流体系的支撑、完整的支付体系的支撑和信用体系的支撑。钢铁电子商务要求其平台足以推进钢铁产业供应链形成和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联合会专区   |    行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企业评估    |    政府之窗    |    教育培训    |    专家之窗   |    合作之窗    |   联系我们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天雄路118号   电 话:0731-81865607   E-mail:HNWLYCG@126.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