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大航企获补贴38.73亿 牵手地方政府各有所图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文章来源: 湖南物流与采购 时间:2014年9月14日 00:00

  对航空公司来说,通过开通一些航线等以获得政府补贴,似乎已成为行业惯例。今年上半年,包括中国国航在内的航空公司,更是依靠政府补贴避免了账面亏损的尴尬。
 
  在A股市场获取政府补助金额上亿元的58家公司中,中国国航位居第二,而除了中国国航,四大航空上市公司均获得了数额不小的政府补贴,总计达到38.73亿元。
 
  补贴助国航逃离亏损
 
  记者查阅中国国航的半年报发现,上半年公司的营业外收入为8.78亿元,其中政府补助为8.18亿元,约占营业外收入总额的93.17%,而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4亿元,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补助,中国国航上半年的净利润将为负数。
 
  对于政府补助的内容,中国国航在半年报中表示,政府补助主要为政府部门给予的用于支持航空业务发展的补贴收入。而去年同期,中国国航收到的政府补助只有2.356亿元。
 
  另据记者统计,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上半年的营业外收入共49.75亿元,其中来自政府层面的各种补贴合计38.73亿元,约占营业外收入的77.85%。
 
  对于投资大、收益时间长、利润空间薄的航空业来说,每年能够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尤其是在开通一些国际航线和老少边穷地区航线时。
 
  希望通过开通航线带动本地区的招商引资和旅游,是当地政府不惜重金补贴航企落户的重要原因。比如早在2005年,重庆市政府就曾决定市级财政在3年内每年拨款2000万元,共计6000万元补贴航空公司在渝的国际航线,以期拉动当地旅游、商务谈判及地区经济,据测算,重庆每多一条国际航线,1年就可增加500万元税收。
 
  对此,一些航空分析师对记者分析,航线相关补贴的安排,有利于航空公司通过低票价吸引大量乘客培育市场,但如果补贴收入的贡献占利润的比重太大,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政策风险。
 
  一家开通国内二线城市到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管理层对记者透露,在决定开通这条航线之前,当地政府就承诺在税费优惠和航班补贴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基本可以覆盖开通航班后30%左右的成本,这也是公司最终做出开航决定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优惠和补贴政策,开航后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亏损,但一些政府补贴只提供三年,如果航线不能在三年内完成扭亏,最终结果可能还是取消。
 
  地方政府的“小九九”
 
  当然,即使拥有政府补贴,今年上半年航空公司的业绩依旧不理想。比如中国国航的净利润就同比下降57.6%,不过利润的下降与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净损失7.21亿元不无关系,去年同期,中国国航汇兑净收益11.19亿元。
 
  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场部人士也对记者坦陈,除了汇兑收益,今年的航空市场需求也不景气,尤其是八项规定和经济影响下的两舱(头等舱和公务舱)收益下滑,票价水平一直不高,而进入下半年,由于行业运力增加仍较快,高铁竞争加剧,市场准入放宽,这都使航空公司的经营业绩短期内难有大幅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随着民航局重启新设航空公司的审批大门,各路资本寻求与更多地方政府成立合资“本土”航空的步伐再度加快。今年上半年,就有长龙航空、青岛航空等多家新的航空公司开飞,其中不乏地方政府参股的身影。此外,还有多家传统航企与地方政府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
 
  “联合地方政府在当地成立航空公司后,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注资,还可能是更多政策支持,比如免税、土地优惠,甚至是其他产业的投资机会等。”民航局一位官员分析指出,比如为了吸引航空公司开航线,一些地方政府会用机场附近的土地代替现金补贴,此外在工商、税务等方面也会一路开绿灯。
 
  不过,一家国有航空公司的管理层对记者指出,如果单纯从发展航空主业的角度看,与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更多是“占地盘”的概念,地方政府在出资出力后,必然要求航空公司的航线和运力投放向该地区倾斜,这并不利于航空公司优化布局航线网络。而如果在网络布局、客货市场营销,甚至是机型选型和保障能力上难以与母公司实现战略协同,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来“占地盘”的模式,并不具可持续性。
 
  一位航空业分析师更是对记者分析,目前的航线时刻已经很紧张,优质航线资源几乎已被现有航企垄断,新建航企将面临与传统航企更激烈的时刻、飞行员、机务等有限资源的争夺。而成立新的航空公司又需要增加运力引进,从而使目前的市场运力更加过剩。
联合会专区   |    行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企业评估    |    政府之窗    |    教育培训    |    专家之窗   |    合作之窗    |   联系我们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天雄路118号   电 话:0731-81865607   E-mail:HNWLYCG@126.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